產品二期,從GPT5規劃開始
背景簡介
樓里App一期開發完成,開始進行二期的網站開發,想以此需求作為驅動,探索整個流程對于人工智能的使用。
從規劃和設計開始,一直到二期網站開發完成,所有核心環節和任務都先參考主流大模型和AI工具的輸出,在這個過程中,細致的整理AI應用場景,和對手工的替代性。
例如以下環節:流程規劃,網站設計,AI編程,產品測試,總結分析,文檔輸出,自媒體運營等。
在實踐的過程中采用的思路:
①把需求拋給AI設計提示詞,
②多款模型回復提示詞,
③判斷AI輸出的采納程度,
④結合AI和產品或者任務,分析AI的替代程度,
⑤形成不同場景分析報告。
規劃和設計
需求描述
把需求描述好,交給給大模型來處理:
我是一位獨立開發者,接下來要用半個月的時間開發一款網站,并且在整件事的過程中,想深度實踐一下大模型或AI工具的能力,并且生成報告,現在我想看看AI是怎么思考和規劃這件事,從個人和可執行的角度出發,幫我寫一份整體規劃的提示詞,不必過度細致和復雜,關注整體計劃就行。
提示詞生成
這個需求和想要的結果,整體是偏向復雜的,所以決定使用GPT5來執行,事實上其它的模型也嘗試過,要么過度簡單,要么過度偏向執行細節,都不太符合自己對規劃的設計。
在GPT5的回答中,對于需求描述的理解,至少給90+的評分,對于它給的提示詞模板,會采納其中80%的建議,像風險與備選方案,自己不太會考慮這個維度。
從獨立開發的實踐來說,考慮的太多過于細致了,可執行的難度太大,更多還是關注核心目標,時間周期的流程設計,以及很多提升效率的工具。這點心思確實被GPT5拿捏了。

AI做規劃
延續上面與GPT5的對話,讓它基于自己的提示詞,制定一份可行性計劃,目標的定義沒有什么亮點,但是在時間分配上很老練,開發經驗豐富的人都清楚,做一個項目,真正編程的時間,就是在3/1左右,其它的像準備和規劃,細節打磨和交付,實際上也需要大量的時間。
自己具備十年開發經驗,所以在工具和資源這塊,有成熟技術體系和能力,并且在產品一期實踐了AI編程,所以不做參考。
驚艷的是實踐報告和最后總結,同樣的提示詞也問過其它模型,只有GPT5的回答,最接近從普通用戶實踐的角度,把握其中的核心內容,從而形成最終的報告。
在最后成果總結中:獲得一個可持續擴展的項目基礎。說到獨立開發者的心尖上了,相信這個人群大部分的目標,都是從一個潦草的小產品開始,然后迭代擴展形成自己可以運營的項目體系。
這份GPT5的規劃,個人至少給95+的評分,會采納其中90%的內容,工具和資源這一塊不采納,但是建議很合理。

總結與反思
具有產品研發經驗的應該知道,GPT5提供的規劃設計,兼顧了完善和可執行兩個關鍵維度。經常使用大模型都有的感受是:如果在某個領域有0-1的入門,那么AI可以帶你快速的進行1-100的嘗試。
如果你是初入產品研發領域的新手,想嘗試獨立做產品,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規劃流程,精準的把握其中的關鍵點,不妨試試大模型替你做規劃,當然同樣的思路,在其它領域理論上也成立。
往期精選

具有產品研發經驗的應該知道,GPT5提供的規劃設計,兼顧了完善和可執行兩個關鍵維度。經常使用大模型都有的感受是:如果在某個領域有0-1的入門,那么AI可以帶你快速的進行1-100的嘗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