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,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看三级,亚洲七七久久桃花影院,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,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网站

獨立開發,做產品的45天

小聲說一句:首款產品《》已上架,安卓包和產品開發的知識庫,公眾號私信「樓里」獲取。

現在也幻想:時間少,產出多,質量好。

一、獨立開發

今年是在互聯網行業:搬磚的第十年。

最近兩年比較劃水,關注更多的是:人工智能和獨立開發兩個話題;獨立開發勉強帶點創業成份。

內卷拉低了職場性價比,所以決定先離開,從三月到六月底,處在思考猶豫和準備中,然后離職做獨立開發者。

七月初到現在,不過短短45天。

做了一款「樓里」AI產品,編寫一份「獨立開發者」知識庫,用心運營「七號樓」社交媒體,能堅持到這幾件事有個雛形,也算走出了第一步。

其中的關鍵點就是三個標簽:產品,內容,流量

二、時間線

雖然全職只有45天,但是從想法出來到離職,期間準備了3個月。

看一些網上的產品參考案例,琢磨做這件事的計劃安排,準備妥當之后,還花了半個月做心理斗爭,然后從職場心平氣和的離開。

2025年3月:因為DeepSeek的影響,有了做產品的念頭,開始琢磨這件事的可能性。

2025年4月:分析AI方向的產品,觀察獨立開發的運營方式,分析自己能力上面的優劣勢。

2025年5月:計劃逐漸完善,規劃好執行節奏,開始和家人朋友聊想法,正反意見都能聽得進去。

2025年6月:準備階段的事情告一段落,開始離職前的心理拉扯,也算是好聚好散了。

2025年7月:開始全職做獨立開發者,應了那句話,其實你的心里早已有了選擇。

  • 7月13日:完成產品「樓里」的基礎功能開發。
  • 7月15日:計劃「獨立開發者」知識庫開源,做好基礎結構。
  • 7月29日:完成產品「樓里」一期的主體功能開發。

2025年8月:產品,知識庫,內容運營,三者的框架基本成型,開發任務進入尾聲。

  • 8月06日:完成產品「樓里」全部的功能開發,轉入驗收階段。
  • 8月07日:完成「獨立開發者」知識庫初稿,轉入核驗階段。
  • 8月15日:產品「樓里」和「獨立開發者」知識庫正式發布。

在整個過程中,還穿插很多「七號樓」內容運營,包括經驗體會和技術干貨,以及趣事和日常記錄,收到了部分網友的建議,社交媒體有了幾百人關注。

短短45天,感覺像打工一年,忙的云里霧里。朋友說現在沒了上班的松弛感,家人說現在的隨意都像刻意裝的。

說句心里的實話,時間線走到產品和知識庫完成,心底莫名生出幾分焦慮。

預期之內的產品開發,已經如期完成,計劃之外的知識庫,也順利的做好。唯獨對內容運營和傳播,沒有絲毫的把握;不過抽象的事,做出點眉目才有意思。

三、樓里App

目前「樓里」這款AI產品已經上架蘋果商店,做這款產品的出發點也非常簡單,就是奔著人工智能的風口。

產品非常明確,但是具體功能需要斟酌。

雖然是套殼大模型的應用,但是AI的能力太復雜,所以在產品一期只做文本對話,簡單是其中一個因素,核心的思考還是在于,深度實踐模型的信息能力。

這里的思考來自DeepSeek的啟發,在剛爆火的那段時間,其能力就是簡單的文本對話,但是輸入的理解和輸出的質感,感覺是獨一檔的高級。

用戶和產品和模型之間的交互,想精確拿捏提示詞,這個過程很不容易。

基于文本對話構思產品模塊,主要分為基礎功能,模型對話,場景探索三個維度,原型初稿的設計,是在松弛狀態下完成的,所以功能多且流程復雜。

那會高估自己了,實現都是采用最簡版。

樓里」App基礎模塊:用戶注冊登錄,管理資料信息,查看對話統計。

1

樓里」App對話模塊:分為單聊和群聊兩種場景,單聊可以指定對話使用的大模型,前提是系統接入了該模型,群聊系統會隨機指定幾個模型回答。

2

樓里」App場景探索:基于大模型設計生活類工具,原則是自己能用到,并且使用的頻率要高,雖然想法很多,但是最終只實現飲食取名兩個模塊。

3

從產品的開發過程來說,想一個人兼顧完整性和復雜性,還要保證質量,這幾乎不太可能。

不得不提一句,互聯網的項目普遍追求:時間少,成本低,質量高。以前在公司的時候沒少吐槽過這種邏輯,尤其是創業團隊的前三個月。

現在可倒好,自己也掉進這個幻想里。

四、開發者專欄

目前「獨立開發者」知識庫已經發布,記錄完整的計劃和實踐過程,有思考有干貨有溫度。

這個知識庫會長期維護,把獨立開發當成一個復雜的項目來管理,所以需要文檔記錄和總結,明確各種事情的進度,不然一個人很難有序執行計劃。

復雜的任務脫離文檔,總感覺亂糟糟的。

4

所謂的專欄,其實就是一個話題標簽下的內容集合,2025年關注和思考最多的是:產品人工智能兩個話題。

今年各個人工智能廠商,都在猛卷AI編程賽道,基于大模型開發產品會成為主流趨勢,通過整理輸出專欄文章,可以慢慢積累這兩個方向的知識。

做內容的目的其實很簡單,一是對復雜事情的思考和總結,二是積累互聯網的關注。

商品和銷售渠道,產品和用戶流量,這兩個場景很相似;實物商品的供應鏈比較復雜,軟件產品相對簡單一些,借助互聯網的傳播有一定的爆發力。

五、最后總結

最后想討論一個問題,開發者想要轉型做產品,必須要解決產品和流量運營,這兩個最關鍵的問題。

產品和內容,誰更重要?

此前自己是排序的思維,也和運營的朋友交流過,都沒有定性的答案,個人傾向于都重要,所以兩者采用比較均衡的節奏。

最近才有明確的想法:對個人而言,內容要優于產品。

當下趨勢:可以先基于內容分發產品的設想,甚至潦草的做出展示效果,直接發布到社交媒體傳播;如果有討論的熱度,則證明產品的想法比較切中需求,如果沒有討論的熱度,則需要重新思考和設計。

在AI工具極致提升效率的背景下,產品很難像以前那樣,有長時間去精心打磨,這個影響對獨立開發和小團隊更明顯。

以內容作為產品的實驗載體,低成本在社交媒體發布和測試,掌握如何傳播產品的邏輯,更有機會做長期玩家。

posted @ 2025-09-02 09:06  七號樓  閱讀(1833)  評論(7)    收藏  舉報